章次 |
节次 |
考点 |
考频 |
|
第 一
章
从 实 验 学 化 学 |
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|
一.化学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|
1.化学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|
中频 |
二.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|
2.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|
高频 |
||
第二节
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|
一.以阿伏加德罗常数(N |
3.阿伏伽德罗常数 |
高频 |
|
4.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|
||||
5.气体摩尔体积 |
||||
6.摩尔质量 |
||||
7.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、气体体积(标)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|
||||
二.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|
8.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|
高频 |
||
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|
一.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与判断 |
9.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与判断 |
中频 |
|
二.化学药品质量(物质的量)分数的计算 |
10.化学药品质量(物质的量)分数的计算 |
高频 |
||
三.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|
11.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|
中频 |
||
12.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|
||||
第 二
章
化 学 物 质 及 其 变 化 |
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|
一.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物质间的转化 |
13.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和联系 |
高频 |
14.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分类 |
||||
15.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 |
||||
16.单质和化合物概念、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、酸、碱、盐、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关系 |
||||
17.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|
||||
二.分散系比较与胶体的主要性质 |
18.溶液的含义、组成、饱和溶液 |
中频 |
||
19.胶体的制备 |
||||
20胶体的分类 |
||||
21.胶体的提纯、胶体的性质 |
||||
第二节 离子反应 |
一.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|
22.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|
高频 |
|
23.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|
||||
24.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发生的条件 |
||||
二 |
25.溶液中离子的共存 |
高频 |
||
三.溶液中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|
26.溶液中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|
中频 |
||
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
|
一.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应用 |
27.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联系 |
高频 |
|
28.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|
||||
29.化合价变化与得失电子关系 |
||||
二.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电子守恒法计算 |
30.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|
中频 |
||
31.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 |
||||
第三章
金 属 及 其 化 合 物
|
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|
一.Na2O2的氧化性与基本计算 |
32.Na2O2的氧化性与基本计算 |
中频 |
二. |
33.Na2CO3 |
中频 |
||
三.数轴法判断反应产物 |
|
中频 |
||
第二节 铝及其化合物 |
一.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及其应用 |
34.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及其应用 |
高频 |
|
二.Al(OH)3 |
35.Al(OH)3 |
低频 |
||
第三节 铁及其化合物 |
一 |
36.“铁三角”转化及应用 |
高频 |
|
二.Fe2+和Fe3+的检验 |
37.Fe2+和Fe3+的检验 |
低频 |
||
第四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
|
一.合金及常见金属材料 |
38.合金及常见金属材料 |
低频 |
|
二.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及其应用 |
39.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及其应用 |
高频 |
||
第四章
非 金 属 及 其 化 合 物
|
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 主角——硅 |
一.碳、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及其应用 |
40.碳、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及其应用 |
中频 |
二.高纯硅的制备 |
41.高纯硅的制备 |
低频 |
||
第
——氯 |
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|
42.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|
中频 |
|
43.次氯酸的性质 |
||||
二.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|
44.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|
高频 |
||
第三节 硫的氧化物与硫酸 |
一.SO2的主要性质及其实验探究 |
45.SO2的主要性质及其实验探究 |
高频 |
|
三. |
46.浓H2SO4特性和 |
中频 |
||
第四节 氮及其化合物 |
一.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|
47.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|
中频 |
|
48.浓、稀硝酸的性质 |
||||
二.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NH3性质 |
49.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NH3性质 |
高频 |
||
第 五
章
物 质 结
构 素 周 期 律 |
第一节 第一节
第二节
第三节 |
一.原子的组成与核素、同位素 |
50.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 |
中频 |
51.元素、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|
||||
52.原子序数、质量数、质子数、 中子数、核外电子数的含义及其关系 |
||||
二 |
53.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(第ⅠA和ⅦA为例) |
高频 |
||
三.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|
54.元素周期表(长式)的结构及应用 |
中频 |
||
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|
一.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 |
55.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|
高频 |
|
56.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|
||||
57.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(第三周期为例) |
||||
二“位—构—性”三者的关系及应用 |
58.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|
中频 |
||
59.递变规律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|
||||
三.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 |
60.粒子半径 |
高频 |
编辑者:湘潭大学生家教网(www.xtdxsjj.cn)